太阳成集团-44118太阳成城集团

老金大散文|京华三部曲续鉴《攀上高山的灵魂》第二卷第二章 谁言性格之美-乌有之乡-太阳成集团

老金 2022-02-10 来源:乌有之乡

  第二卷第二章  谁言性格之美

  性格之美与美之性格,虽然表述不同,限定不同,强调不同,却同属性格范畴,美之范畴。大凡刚烈性格,都具有美之特征美之内涵,哪怕极度暴烈让人惊骇,仍旧含有美之成分,存在某种程度之美。性格之美,来自人的感悟、认同与发现。天下大美,显而易见,因而最容易获得绝大多数人的认同。而细微之美或曰小美,常常存在普遍之中,几近熟视无睹,只有真正懂得性格之美的人,方能感悟性格之细,之微,之妙。最精彩的性格感悟,就是发现性格,发现性格之奇,发现性格之美。忽然,我产生奇怪之猜想,是否能够发现性格之奇之妙之美的人,他本身就具有某种性格之美?或许他对性格敏感?或许因为性格敏感,才能深刻体验性格之美,感悟性格之奇之妙?噫吁呼!若世间之能者,将性格之奇之妙之美加以总结概括提升,促进美之性格之发展,造福人民,岂不妙哉!

  壹

  华夏民族以何为性格之美

  自远古以来,无人不称黄河流域为中原大地,无人不称生于斯长于斯者为华夏民族。或以之为荣,或以之为耀,然而,为什么常思华夏作何解释者却少之又少呢?某天兴趣所致,再一次翻阅《说文解字》,探究东汉许慎先生对华夏之解释:华,荣也。夏,中国之人也。可以肯定,国之先民喜欢用华夏指称炎黄子孙,皆因华之荣也盛也荣耀也。如今,对许慎说文解字产生不同见解的人愈来愈多,尤其外国人也产生了不少见解,颇觉意味深长,至少说明汉语汉字愈来愈获得世界之重视。有位人称汉字叔叔的老外说:大海的海,右边每字形是母亲的母;妇人的妇,它在甲骨文里字形为女人手抓扫把,颇有意思。还说偏旁‘阝’,说文解释为“高地”不妥。他认为比较准确的解释应为“城墙”,似乎有些道理,因为偏旁‘阝’为邑字转化。

  我们自豪华之荣华之盛,所以人人都说我们是炎黄子孙。然而,炎帝黄帝虽然统一了华夏部落,却没有建国,或许在那个时候他们还不需要国之概念,宛如北方草原游牧民族之先祖,做个部落首领就已经满足了,甚至已经有舍我其谁的感觉了。不然,何以称之为大汗以及成吉思汗?可是,有谁又知道美国那位名叫麦克尼尔的史学家在他撰写的《世界史》里说:夏是中国第一个王朝,建于公元前二十一世纪,建国者就是历史上因为治水而留下大量佳话的大禹。史学家的评论让我深思,让我不得不慎重对待两百年与四千年比较的奥妙。麦克尼尔用他的语言阐释了夏的含义,而我们自称华夏,使用了两个汉字,宛若华夏人有两条腿,自古至今都用两条腿走路。我们不知道麦克尼尔为什么只解释夏,或者说为什么只解释一条腿。难道他不喜欢夏之前的华字?难道他喜欢一条腿的人?喜欢一条腿走路?我只是怀疑却不好奇。若说好奇,顶多好奇他怎么迈一条腿走路。且不论麦克尼尔为什么忘记了华字,而我们则需充分了解华字,需要知道华字是怎么来的?为什么放在夏之前面。翻开现代汉语词典,华具有光彩与繁盛两个含义。古之用华指代中国,大概因为华具有与生俱来的光彩繁盛。华夏以何为之荣耀?无需回避,华夏以血脉为荣耀。植根于我们血脉的是光彩是繁盛。或许可以这样认定,光彩繁盛代表了华夏精神,代表了华夏性格,从而敦促我们有必要追究先秦华夏到底具有怎样的性格?到底具有怎样的精神?或许这是炎黄子孙须知,宛若学生守则。

  《史记》记载,孟尝君在薜,招致诸侯宾客及亡人有罪者,皆归孟尝君……孟尝君待客夜食,有一人蔽火光。客怒,以饭不等,辍食辞去。孟尝君起,自持其饭比之。客惭,自刭。

  孟尝君在薜非常好客,因此众多宾客都抢着往孟尝君那里跑。有一天孟尝君晚间宴请宾客,服务员无意遮掩了火烛,造成一大片黑暗,惹怒了极具性格的宾客,揣测孟尝君看人下菜碟,就把饭碗往桌上一丢说:告辞。孟尝君懂理,慌忙站起,端上自己的饭碗让门客检验。门客看得清楚,同样的素菜淡饭,顿时满脸灰暗,羞愧难当。门客不愧侠士称号,拔剑出鞘,当场抹了自己的长脖,向主人及一干门客谢罪。

  若此记载,太史公之用意极为明显,他要盛赞孟尝君,待客诚然。然而太史公撰著无意,却让后人读之惊骇。史籍虽然没有记载门客的名姓,却保存了炎黄子孙即使以生命为代价也要毅然践行华夏文化精神——义者明知耻,不惜以生命。华夏有这样的门客,华夏门客有这样的义举,让我不能不惋惜至极,让我不能不赞叹不已。要我说,这只能是侠义人士之举。性命究竟贵在何处?知而后耻,以生命之贵,作证性格之美,作证道德之厚,作证人品之贵,谁人能不感怀?

  因为怀疑饭菜差别而错怪主人,这到底能算多大的事情?他可以公开道歉,还可以选择默默离开,甚至可以乘机耍膘,要吃要喝。可是他没有这样做,他知道他在义的认识上出现了差错,鲁莽让主人冤枉,让主人蒙羞,这是义士的耻辱。他并非毫无选择,但他还是选择了自杀之举,他要表明他是彻底的讲究忠贞、仁义、礼信的义士,这比保留生命重要。这种伟岸之侠义,大多出现在先秦时代。而秦汉以后孟尝君常有,知耻侠义鲜有。因为古之华夏是世界首屈一指的礼仪之邦,古之华夏推崇的是以礼治天下。礼发端于知耻,无礼就是无耻。齐国名相管仲有一句名言说:礼仪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管仲所言四维,虽然礼排在第一位,但是有识侠者义者仍多以耻为重。明末著名学者顾炎武有言:四者之中,耻尤为要。人之不廉而至于悖礼犯义,其原皆生于无耻也。而今,腐败高官之所以腐败,原因就在他们毫无羞耻!何谓政治,或曰时代环境。纵观中华五千年,知耻而治在先秦。秦汉之后,虽统治者言不离四维,但礼治早已不在,屠夫民贼成为主角。就在我写下这几句话的时候,天色已晚,柳氏家族人众如群,聚集在我之身侧感慨:天上地下,当知耻文化淡薄如烟之时,为碗饭而跪者愈来愈多,为尊严而不惧死者愈来愈少。听之,让我潸然落泪。

  自近代以来,许多人都以为武士及武士道来自日本,且不是什么好东西。又因为日本军国主义侵华历史,让一部分人将武士道视之为洪水猛兽,或嗤之以鼻,或避之不及。然而,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我们不得不说上百年来,我国一直缺乏普及华夏历史文化教育使然,不仅让许多人全无送人之美式懊悔,甚至无端生发恨屋及乌之谬误。

  其实,早在先秦,华夏就已经产生了武士,还孕育出武士道精神。纵观武士道发展历史,长久以来所展现的无一不是武士美德,传到日本之后,只是有那么一段时间,被卑鄙的日本军国主义狡猾地为我所用,甚至毫无怜悯地毁掉武士们以生命之代价换来的美好名声。

  何谓之武?拼杀技能为武。何谓士焉?古之华夏,称介于大夫与庶民之间的阶层,几经演化,具有了高贵的含义,成为对人的美称,士人士绅士兵士族。人若只会拼杀,不在武士之列,充其量称之为武者。在日本,失去主人的武士称之为浪人。只有能武有道方可称之为武士。所谓道,应该是一种信仰,武者之道,称为武士道。

  《东周列国志》说:养士之风,始于春秋,盛于战国。几乎豪门贵族无不豢养门客,而门客只对诸侯负责,而不必效忠天子。门客可以理直气壮地寻找明主效忠,成为信仰,成为大德,凌驾其他道德观念之上,绝无叛国之说。日本武士与之相似,日本武士道沿袭了华夏门客信仰,在天皇的名义之下,对藩主效忠。

  华夏武士众多,却以荆轲为最。即使当今,谈论荆轲刺秦王,谁不潮起潮涌惊涛拍岸?或许荆轲武艺算不得上乘,而士为知己者死固化在胸,焉能不让人五体投地?燕太子丹,尊荆轲为坐上宾,荆轲欣然受之,或许俩人早已有了默契:公元前227年深秋,易水河边,太子丹与诸宾客在船上白冠白袍送别,荆轲慷慨高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听之酣畅淋漓,感之荡气回肠。这是武士殉道的心声:义无反顾,以死相报。

  武士道之精髓,就是重名轻死。《史记》提及秦舞阳,十三岁杀人,人不敢忤视。但朝堂之上,面对甲胄森森刀光烁烁,秦舞阳战战兢兢。因而荆轲顾笑秦舞阳: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震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得毕使于前。秦舞阳武而无道,荆轲谈笑自若,谁为武者,谁为武士,一目了然。大义大勇,武士道之真谛。让人叹惜的是,忠诚至上、以武为本、重名轻死,乃华夏先秦武士道之精髓,为何数百年之后浸入日本人血液,成为日本人普遍之伦理?

  春暖花开,万物生长。不需要柳黪灵魂一再提醒,我在感叹之余,泪如涛滚,已经想到了大名鼎鼎的苏秦。外交家不光纵横六国,还为世人留下了苏秦背剑的传说。苏秦师从鬼谷子,云游,囊有书,背有剑,柄在下,快如突刺。或许太史公与我有同感,便通过《史记》记事论古,说齐大夫多与苏秦争宠,而使人刺苏秦,不死,殊而走。可见华夏先秦读书人,既能文又善武,虽不露半点声色,却个个道行绝伦。

  若非写作,谁会猜想孔夫子是否将门?据《孔子家语》载:孔父纥即叔梁纥竟然是威风凛凛的将军。诸侯征战,被敌关入瓮城,叔梁纥双手托起千钧城闸,使陷入兵将全身而退,与狄虒弥、秦堇父合称鲁国三虎将。孔子身高九尺余,人皆谓之长人而异之。孔子还善射。《礼记》记载:孔子射于矍相之圃,盖观者如堵墙,可见射术之高明。

  先秦文人持剑斐然成风,从我眼里踊跃而过的绝非文弱书儒,大多具有武士的形象,甚至还有游侠的身影。从苏秦孔夫子身上,我们可以看出华夏先民究竟是怎样的一个强悍民族,又具有怎样的尚武习俗和精神。无论文人还是武者,只要是男人,都普遍喜爱刀剑。先秦时代,文人持剑,即使孔老夫子与苏秦也不能排除在外。

  贰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屈子不屈,美之灿然。

  两千多年以来,华夏谁人不纪念屈原?谁人不把屈原当作爱国主义代表?尽管有些大学者标新立异,给予否认,但仍不能改变民间两千多年来的认识。或许诸侯国非国有些道理,却依然无法改变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他毫不犹豫,坚决彻底,认定楚国就是他的祖国。而我纪念屈原,则是受了风骚的影响,抹不去他的贵族形象。是谁塑造了不朽的屈原?是谁让屈原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倘若再晚三百年,屈原遭到贬谪,能否变政治家为罪臣?能否活得尊严?能否依然可以放纵思索?回放历史,孤独羸弱的屈原流放十八年,不乏恣意枉然,不乏神情凛凛,不乏吾令凤鸟飞腾兮继之以日夜,全因溆浦孕育了淳厚的民风,孕育了英勇的民性,全因仁厚慈善义气的溆浦人接纳了落魄而高傲的屈原,且把落魄塑造成深思,且把高傲塑造成不屈,深思和不屈炼铸了诗人莘莘襟怀,莘莘襟怀又炼铸了不朽的离骚,而不朽的离骚又成就了几千年华夏之灿烂诗文化。

  但我还是满怀疑问,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读书人在民间如此高贵,柳黪灵魂无形之体无感之身趴在我耳边轻轻地说:读一回《战国策》就知道了。他说这话是什么意思?难道说我没读过《战国策》不成?我虽然没有通读《战国策》,却在年轻时阅读了无数遍《唐雎不辱使命》。作者精心勾画了惊魂动魄的场面,运用夸张对比烘托气氛,浓墨重彩渲染人物情态举止,着力强化矛盾冲突特征,使我至今记忆犹新。这并非我记忆超凡,或许柳黪灵魂早有预谋,或许宇宙真有虫洞,让时光倒流,让栩栩如生的历史画面展现我的眼帘:

  秦王虽为天下雄主,却为人狡诈,以六百里骗取楚齐绝交为能事,这回又欲携灭韩亡魏之虎威,戏耍安陵君: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识破骗局,婉言拒绝。秦王不悦,安陵君哪里惹得起,赶紧派唐雎出使秦国说服。秦王俨然天下王者,拢迫兼施,温婉中带着威胁: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唐雎沉着应付,义正辞严: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秦王怫然而怒,施以恐吓: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巨浪波谷,唐雎回之以轻蔑:未尝闻也。秦王不禁怒吼,施泰山之势以压顶: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面对霸道,唐雎冷笑反讽: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施之以嘲笑: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睢顿时拔剑而起,面如天王怒: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语气斩钉截铁,面色令人窒息。即使以秦王之雄也难与之匹敌,秦王立刻色挠,长跪而谢: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影像飘忽渐灭,我又听到了柳黪灵魂粗犷沙哑咄咄逼人的议论:若是世界充满公正,地球还需要刚烈侠义吗?若是民族胚胎注入了烈性,欺辱与威胁还会飞蛾扑火吗?若是人人正义爱国,还会有卑鄙下流的叛变吗?若是人人无畏知耻,还会有丑陋自私的隔岸观火吗?

  叁

  精神与文化到底有多少关联

  关于精神与文化的疑问太多了。为什么有文化的人不一定有精神?为什么有精神的人不一定有文化?为什么有人既有文化又有精神?精神与文化究竟有多少关联?柳黪灵魂问我,我问苍穹。

  血性属于精神范畴。血性,人之重要情怀,或与环境相关,或与人的底色密切,却与文明缺少瓜葛。春秋战国,华夏文明远超周边之游牧民族,而与游牧民族之征战又有多少次获得了胜利?与其说华夏人不善于战,不如说华夏人缺少血性,缺少彪悍!不知为何,华夏人喜欢宽袍大袖。或许宽袍大袖配得上学富五车?能够彰显民族文质彬彬?谁都知道宽袍大袖喜欢温柔,可谁又知道宽袍大袖是否喜欢彪悍?伸不出手,走不动路,就是你想彪悍你又能怎样彪悍?现实让赵武灵王不得不考虑胡服骑射问题,其实他并不一定喜欢胡服骑射,但他实在需要找回华夏雄风。有人表示担忧,有人表示反对,尤其是他的那个叔父公子成甚至认为要求胡服骑射就是要求文明回归野蛮。自信满满的少年王者对此嗤之以鼻,就是叔父也不能不给予严厉训斥:今卿之所言者,俗也。吾之所言者,所以制俗也。

  或许就是这位少年敢想敢为的结果,从此使得燕赵自古多豪杰。遥想当年三国演义长板桥头,张飞威风凛凛,端着八丈长矛,大喝一声:吾乃燕人张飞张翼德,谁敢前来与我决一雄雌。怒目金刚,吼声如雷,竟然吓破魏国大将夏侯杰的肝胆,怎么能不让世人无限感慨血性之威风?

  说起血性,说起性格,说起侠义,我怎么也抹不去墨子的黝黑形象,难道因为他黝黑健壮?难道因为他浑身散发着底层气质?我说不清楚,只觉得他神秘,只觉得他实在,只觉得他可爱。

  墨子出身农民,创立了墨家学说。据说“华夏唯一”的称号至今仍属这位顶级黑色农民哲学家。先秦时期,墨家之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显学。墨子提出兼爱、非攻、尚贤、尚同、天志、明鬼、非命、非乐、节葬、节用等诸多观念,以兼爱为核心,以节用、尚贤为支点。与此同时,墨子还在几何学、物理学、光学等方面提出了一整套科学理论,虽处百家争鸣,却收获了非儒即墨如此高贵的名誉。

  墨子名翟,大约出生在春秋末年,先祖殷商王室,宋襄公哥哥目夷之后裔,但延续到他的父辈已经沦落为平民。墨子学过木工,据说某些方面比公输班还厉害。墨子自诩“上无君上之事,下无耕农之难”。

  墨子曾阻止鲁阳文君攻郑国,也曾通过说服公输班而消除楚国攻打宋国的企图。

  儒墨显学是百家之首。墨子死,墨家分裂为相里氏之墨、相夫氏之墨以及邓陵氏之墨三个学派。今存《墨子》,每篇都有上、中、下三篇,大约就是墨家分裂为三派的证据。根据郭沫若的研究,墨者集团在秦惠王时有集中于秦的趋势,因此从第四代矩子起,墨学转移到了秦国。有记载说东方的墨者谢子不远千里入秦见惠王,说明那时墨学还很兴盛。但是到了汉代,墨家已经消亡。有研究分析,墨者集团具有宗教色彩,纪律严格,赴汤蹈火,视死如归,作为一般人很难做到这些。大概是春秋时期的传说,墨子首席弟子禽滑厘一直潜心墨学。

  在墨家思想中,军事思想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墨子主张非攻,反对大则攻小,强则侮弱,众则贼寡,诈则欺愚,贵则傲贱,富则骄贫的掠夺性战争。墨子以是否兼爱为准绳,将战争区别为诛和攻,即正义与非正义。兼爱天下百姓的战争,如商汤伐桀、武王伐纣是正义战争。反之,兼恶天下之百姓,强凌弱,众暴寡,是非正义战争。贻误农时,破坏生产,杀人越货,抢人鸡犬豕牛马,残害无辜,掠民为奴,谓之不义。

  墨子曾经认真观察了丝染过程,感叹:青色染丝变成青色,黄色染丝变成黄色。染料变了,丝色随之而变。因而丝染不可不慎重!丝染如此,治国犹如染丝。人性如丝,必择所染。

  楚国准备进攻宋国,请公输班设计云梯。墨子得知前去劝阻,走了十天十夜,见到公输班和楚王。墨子劝说莫要攻宋。这就是墨子救宋的故事,后来演化为成语墨守成规。但是公输班不服,说有办法对付墨子,只是现在不能说。墨子说知道公输班咋想,但现在也不能说。楚王问什么意思。墨子说公输班想杀他,以为杀了他,就没人帮助宋国守城了。但公输班哪里知道墨家门徒三百人已经守在宋都了。楚王因此打消了攻伐宋国的念头。

  因为成语墨守成规,大家知道了墨子救宋的故事,可是又有谁知道墨子收徒的故事呢?鲁国有人鼓励儿子跟墨子学搏杀,没承想儿子在一次战斗中英勇牺牲。父亲悲而怒。墨子说,当初学习搏杀究竟为了什么?不就是为了上战场吗?宛如粜粮,粮食卖了,你还生气,是不是有点儿荒唐?慷慨赴死,对墨家来说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这不仅在当时,即便在以后,都开启了一种感人至深的精神力量。司马迁所说言必信、行必果、诺必诚的任侠精神早已渗透民间。千年崇高,百年刚烈,不在朝之兴废,不在书之空谈,而在墨家实践。

  墨家大多来自社会下层,串足胼胝,面目黧黑,崇尚吃苦耐劳,讲究信用,诚心诚意为人做好事,施恩不图报,功成不受赏,仗义行侠。《淮南子》记载:墨子服役者百八十人,皆可使赴火蹈刀,死不还踵。意思是说至死都不会转脚跟朝后退。

  墨家组织严密,纪律严格。巨子儿子犯法,秦王念巨子年老就饶了他的儿子,可是巨子仍以墨家纪律处死了自己的儿子。记载说,墨家受人之托守城。托者因国君追究而潜逃,墨家不幸难以完成守城之托,一百余人全部选择自杀。为什么要自杀?就是为了一个“义”字。信誉重于性命。墨家虽出自于侠,却非武士集团。墨子曾使弟子耕柱子于楚、高石子于卫、公尚过于越、曹公子于宋……很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味道。

  墨子可谓思想之巨子,大爱之圣贤,整个华夏都不可或缺。墨子是华夏两千多年以来第一个站在底层劳动群体和社会弱势群体立场说话的人。因为他积极思辨和交锋,促进了先秦时代百家争鸣。墨子曾这样自我评价:仁也,义也,谓之天德,谓之天志,谓之圣王之道。他讲的仁义绝非孔孟讲的仁义,他讲的是兼爱。墨子熟悉儒家,最终否定了儒家,用无差别兼爱否定了等级仁爱。儒家之爱,有层次,有等级,有区别,有亲疏,最终还是看与自己的远近关系。爱之私,能有多少爱?墨家主张兼爱,不可有私,爱人就像爱自己。墨家之爱,虽然难以实行,却是爱的理想。既有理想,当然可以追求。哪怕宛如夸父追日,仍可铸造一种精神。

  肆

  全是华夏血液使然

  现在我不能不提及柳桧了,因为我知道如果不是柳黪灵魂推崇墨子,他不会让我说墨子说得这么久。柳黪灵魂一直希望我再说一说柳桧,因为柳桧的性格让他成为柳黪灵魂心目中的大英雄。而我也深知柳黪灵魂的性格,他本人就是墨者那样的人,他本人就是柳桧那样的人,为了保有胸中的那一团信仰,可以藐视一切,藐视生,藐视死。

  柳桧,西眷后裔,满满的将门底色,依旧性情刚烈,若遇温柔甚至瞅都不瞅。柳桧看上去处理事务极其坚决果敢,但若细细体会就会让人感觉又有那么点儿意气用事。柳桧喜武,骑马射箭无一不精,倘若把他和几位兄弟比较,文化水平明显薄弱。柳桧极为孝顺。柳僧习去世,柳桧守孝三年,因为哀伤过度,瘦得只剩下一副骨头架。

  大统四年,柳桧跟随宇文泰到河桥作战,强抢登城,立下首功,授予都督职,镇守鄯州。大统八年,柳桧任湟河郡守,加平东将军。吐谷浑入侵湟河。此时湟河将贫兵寡,老百姓忧患。柳桧立即深入街巷挨户抚慰,老百姓逐渐消除恐惧。某日,柳桧出其不意,率领数十名兵卒搅乱敌营,大部队趁势围剿,杀得戎寇仓皇逃蹿。

  柳桧镇守鄯州,每战必胜。数年之后,西戎不敢侵犯。大统十四年柳桧任河州别驾,又任使持节、抚军将军、大都督。过了三年,征召回京。兄弟几人都在朝廷担任要职,让柳桧颇有感怀:四方不静,柳桧只有冒飞石流箭到前线作战,方能报答皇家恩德。感慨传到太师那里,宇文泰就这样对柳桧说:卿在鄯州忠诚勇敢,显扬昭著。如今西部安定,就不劳驾你管理了。但东部骚乱,还需要你去治理。柳桧跟随大将军王雄讨伐上津魏兴,平定之后任魏兴华阳两郡太守。

  不久,安康人黄众宝谋反,带着党羽围攻州城。黄众宝跟叛匪说:我听说柳桧勇猛强悍,锐不可挡。与其将来让他成为我们心腹之患,不如我们现在就收拾他。叛匪包围了郡城。郡城低矮,将寡兵贫。多日连战,损兵折将伤亡大半。又战数日,城陷。柳桧拼死搏杀,伤痕累累,最终被群匪擒拿捕获。黄众宝继而包围东梁,押柳桧城下劝降。柳桧高呼:乌合之众,粮食已尽,不日将退,诸位只需努力守城!黄众宝大怒,一把大刀放在柳桧肩上威胁:喊他们投降,否则一刀砍了你脑袋。柳桧脸不变色,继续怒骂不止。黄众宝恼羞成怒,大刀一挥,砍下了柳桧的头颅,鲜血喷洒土地,尸首横置城壕。惨景历历,城上守军无不为之落泪。黄众宝久攻不下,数日之后不得不仓皇撤离。杀父之仇,安能不报?日后黄众宝归顺,被柳桧之子柳雄亮手刃长安城。

  血性走到哪里,英雄就出现在哪里,即使文人,只要有一腔热血,就可以藐视一切,成为顶天立地的豪杰。

  安禄山任平卢军兵马使、营州都督,天宝年间平步青云,兼平卢、范阳及河东三镇节度使,受封东平郡王。颜真卿,字清臣,京兆万年人,祖籍琅玡临沂,时任平原郡太守。平原郡为河东镇管辖。天宝年间,安禄山谋反迹象已经显露,颜真卿假托阴雨连绵,固城掘河,募丁储粮。又每日与宾客驾船饮酒,迷惑安禄山。天宝十四年,安禄山以忧国之危为名起兵范阳,迅速攻陷河北。平原郡有骑兵三千,颜真卿又募兵卒一万,交录事参军统领。颜真卿慷慨陈词:国家之恩,戮力死节,无以上报。全军无不感奋。而唐玄宗对此毫无知晓,声声叹息河北没有忠臣。忽传平原尚在,郡守颜真卿。唐玄宗即生感叹:想不到颜真卿这样出色!

  安禄山攻下洛阳,派段子光送李憕、卢奕、蒋清头颅到河北示众。颜真卿识破阴谋,便说:我认识三人,头颅有假。将段子光推出衙门斩首,继续与叛军对峙。

  清河郡李萼求救,颜真卿立即派六千兵马前往增援。李萼献策:朝廷十万军自太行东进。我坚守不出,叛贼定熬不住,或将自相残杀。颜真卿以为然,传告各郡。袁知泰领兵前来挑战,颜真卿与之苦战数日,斩杀叛军一万首级,袁知泰败,逃蹿汲郡。义军收复魏郡。

  平卢将领刘正臣在渔阳起义,颜真卿送十万军费,以八岁儿子颜颇为人质激励刘正臣奋战。十分不幸,刘正臣迅即被史思明击败,颜真卿之子从此下落不明。史思明围攻饶阳,截断平原。颜真卿给贺兰进明写信,转授河北招讨使之权。让人可惜,贺兰进明信都战败。

  安史之乱平定数年,淮西节度使李希烈又反,攻陷汝州。唐德宗派颜真卿前往劝降。宰相李勉上奏请免:以为失一国老,贻朝廷羞。河南尹郑叔也劝阻颜真卿莫要前往。而颜真卿抱定一死,坚决前往说服。面对诸多朝臣好意,颜真卿只得回谢:难道人臣可以不尊圣旨乎?

  颜真卿来到淮西,遭李希烈百般冷嘲热讽。颜真卿皆不以为然,展开圣旨宣读。孰料李希烈部将蜂拥而上,团团围紧颜真卿,个个亮出尖刀,声声谩骂威胁。颜真卿威严以对,直至宣读圣旨完毕。李希烈逼迫颜真卿上奏唐德宗,为他洗刷罪行。颜真卿凛然拒绝。李希烈便假借颜真卿之名,派他侄子颜岘赴长安请求朝廷谅解,唐德宗不予答复。李希烈又派李元平劝降,颜真卿怒斥:受命朝廷,却不报答朝廷,就是混蛋。你以为我手无寸铁杀不了你,便可诱降我吗?呸,你想错了!真正的朝廷命官绝不会叛变!

  硬的不行就来软的,一计不成又来一计。李希烈又想花招,请同党与颜真卿夜宴,让戏子演戏,侮辱朝廷。颜真卿当即愤而怒骂:忠臣良将,怎可这样作弄!拂衣起身,愤然离席,把个李希烈羞得满脸绯红。朱滔、王武俊等藩镇使者在座,惊慌圆场:听说颜太师品尚名高,若选宰相,有谁能超过太师呢?颜真卿立即给与驳斥:你们听说过颜常山没有?那是我家兄长。安禄山叛乱,兄长首先起兵抵抗。即使后来被俘,仍视叛徒为草芥,不与叛贼为伍。我年近八十,官至太师,死也不会屈服叛将贼子!几句话说得一干众人尽失颜面。

  屡劝屡羞,李希烈恼怒成恨,将颜真卿绑缚庭院,又挖一坑,说:不服就活埋了你!颜真卿昂首回答:死生有命,不必搞这些名堂。荆南节度使张伯仪兵败,李希烈又把颜真卿押解厅堂,以张伯仪旌节以及俘虏兵卒鲜血淋淋的耳朵相要挟。颜真卿伏地痛哭气绝,苏醒之后再不与人说话。李希烈下令将颜真卿押解蔡州龙兴寺,颜真卿料定必死,写下遗书、墓志铭以及祭文,指着寝室西墙说:这就是安放我尸体的地方!李希烈称帝,派人问颜真卿皇帝登基仪式,颜真卿义甚严正,回答却不失幽默:老夫八十,掌管礼部,只记得朝臣觐见皇上的礼仪!

  淮西形势突变。李希烈派人在寺院堆起干柴,警告说:若不投降,请君火舞!颜真卿当即跃身而起,跳入熊熊大火。部将一看计策失灵,赶紧从烈火中拽出颜真卿。李希烈弟弟参与叛乱被杀,李希烈怒,派宦官前往蔡州告颜真卿:诏书至!颜真卿伏拜。宦官说:诏书赐尔死焉。颜真卿回答:老臣没有完成使命该死。敢问使者何来?宦官回答:大梁。颜真卿骂道:原来是叛贼,何敢称诏!颜真卿最终被李希烈缢杀,时兴元元年八月初三。半年之后平息叛乱,淮西军将护送颜真卿灵柩回京,葬京兆万年颜氏祖茔。唐德宗为之废朝五日,追赠司徒,谥号“文忠”。

  颜真卿为唐代大书法家,与柳公权并称“颜筋柳骨”,人如其书,秉性正直,笃实纯厚,不阿权贵,不屈意媚上,刚正有气节,以义烈闻名,最终以死明志。殷亮撰著《唐书本传》,评曰:昨段秀实奋身击泚首,今颜真卿伏缢烈庭,皆启明君臣,发挥教训,近冠青史,远绍前贤。刘昫撰著《旧唐书》,评曰:国,是武之英也;夫国得贤则安,失贤则危。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段秀实、颜真卿守道殁身,为时垂训,希代之士也,光文武之道焉。又曰:自古皆死,得正为顺。

  伍

  古今兴亡多少恨,留取丹心照汗青

  柳城老老爷子灵魂曾经这样告诉我,文天祥,初名云孙,字履善,又字宋瑞,自号文山,选贡士之后改名文天祥。文天祥相貌堂堂,两眼观物炯炯有神,二十岁中进士,在集英殿以法天不息为题议论策对。文天祥给人民留下了丰富的精神财富,诗词除《指南录》《指南后录》《吟啸集》之外,还有《集杜诗》《十八拍》都是很有价值的著作,堪称史诗。尤其《过零丁洋》和《正气歌》最为人称道,而“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两句更是光耀史册!我看着被灯光照得白亮亮的墙壁说:文天祥毅然决然,以死报国,让我十分震撼与感佩。我刚这样说,就发现白白的墙壁之上似乎有浓浓的影子在晃动。

  宋恭帝德佑元年正月,文天祥接到朝廷诏书,让他起兵勤王,赶赴皇帝寄居之处行走。文天祥不禁热泪盈眶,即刻张榜,征募义军,筹集粮饷。文天祥并非豪绅,不得不毁家纾难,将母亲和妻儿交付兄弟,变卖全部家产充当军需。侠义之举往往能够产生不可思议的力量,同仇敌忾的农民,甚至饱读诗书的儒生,纷纷响应,就这样文天祥迅速组织起来一支三万多人的气势颇为雄壮的义军。不久,起兵失败,文天祥奉诏来到福州,任枢密使,都督诸路兵马,领导南宋抗元战争。

  秋,元军发兵福建。文天祥出战,不幸被俘。降将吕师孟无端挖苦文天祥说:丞相曾经上书请斩叛逆遗孽吕师孟,为什么不杀了我呢?文天祥毫不客气,给予斥责:你们叔侄俩降蒙,却没有杀了你们,实在本朝失刑。而今你杀我很容易,为什么不成全我为大宋忠臣?吕师孟顿时语塞,只好瘪了瘪嘴巴,嚼了嚼牙齿。但是,不怼回去心里又很难受,想了好半天才吐出几个字来,却是:骂得痛快!

  元将伯颜无计可施,决定将文天祥押赴大都。船至镇江靠岸,又将文天祥囚禁民居。文天祥想好出逃之策,便命随从网罗渔船。当晚,趁着天黑人静,文天祥迅速率领随从逃往江岸。渔船行至江流,遭遇元兵大船。幸亏近岸,敌船搁浅,文天祥等人侥幸逃遁。

  文天祥一行十几人到达真州,受到军民热忱欢迎。将军苗再成还献计献策,宣称以文丞相之名义号召江淮,可以挽回大局。谁承想,淮东制置使李庭芝却被元兵反间计迷惑,认为文天祥已经投降大元,前来攻城,还要求苗再成杀了文天祥。将军苗再成居心不忍,却又不能不作理会,只好送文天祥出城。时也命也,错失良机,文天祥情不自禁,仰天长叹。

  从扬州到高邮,从泰州到通州,文天祥一行昼伏夜蹿,颠沛流离,回身看一看随从,逃的逃死的死,而今只剩下了区区六人。文天祥不由自主摇了摇头,竟有诗脱口而出:雄狐假虎之林皋,河水腥风接海涛。行客不知身世险,一窗春梦送轻舠。

  闰三月,文天祥来到永嘉,继而转向潮州,会合邹讽刘子俊讨伐陈鼓刘兴。陈鼓则勾结元兵进攻潮阳,文天祥不得不转移。元军紧追不舍。文天祥转移至五坡岭埋锅造饭,元兵突至,文天祥不幸再次被俘。

  广州虎门,张弘范包围崖山南宋残军,将军张世杰下令,所有兵卒坚决抵抗。张弘范三次招降无果,让文天祥写信劝降。文天祥抚胸铿锵说:而今我已不能捍卫父母,却要教人背叛,老天爷允许我这样做吗?张弘范不予理会,强迫文天祥撰写劝降信。文天祥沉默片刻,惨然挥笔,飞龙走蛇,写了一首《过零丁洋》诗,撇给张弘范。诗曰: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张弘范看罢,不知如何。

  继而崖山失守,张世杰溺水。陆秀夫看看形势,担忧受辱,背起年仅八岁的宋末帝赵禺毅然蹈海殉国。灰飞烟灭,张弘范大摆庆功宴,厚颜无耻地对文天祥说:现在你国灭亡,垂相忠孝实则已尽,若能事从我朝,不失为宰相。文天祥听之,汪然出涕,长悲而怒,说:眼看国破家亡不能救之,臣死亦有余罪,岂能因为苟且而作贰臣!

  张弘范知道无望,便派人将文天祥押赴燕京。途经吉州,文天祥郁闷不已,愤而绝食,竟然八天不死。至燕京,文天祥抱定一死,坐以待毙。元朝丞相李罗前往召见,文天祥长揖不跪。蒙古人仗势用强,文天祥相问:南人之礼为作揖,北人之礼为下跪。我是南人,行南方之礼,何跪之有?蒙古人一再用强,文天祥坚挺脖颈,怒喝:天下事有兴有废,自古帝王将相灭亡诛戮,何朝何代无有?文天祥忠于宋室,但求早死!

  李罗不屑,问:放弃德佑皇帝,可算忠臣?文天祥凛然回答:自古以社稷为重以君为轻,晋之跟随晋怀帝晋憨帝向北去者不为忠臣,跟随晋元帝向南去者方为忠臣。跟随宋徽宗宋钦宗北向去者不为忠臣,跟随宋高宗向南迁者方为忠臣。李罗听罢顿时语塞。

  一晃三年,大元朝廷多次派人劝说,文天祥依旧不为所动。年底,有人声言劫持文丞相。元世祖忽必烈唯恐出现骚乱,撤掉蓑城苇,迁宋朝宗室上都,然后召见文天祥说:你若把事宋之忠诚用来事我,可封你为垂相。文天祥不屑,回答:文天祥既为赵宋之宰相,焉能再事别姓?愿赐之以死!元世祖忽必烈依旧不忍。无奈有人再三撺掇,元世祖忽必烈下诏杀文天祥,然而仅过了一小会儿就又后悔,赶紧派人前去阻拦,却已经来不及了。

  传说临刑之前,文天祥大义凛然,面无惧色,从容问之危冠市民哪面是南。有人告知,文天祥立即朝南揖拜,然后引颈受戮,时年四十七岁。事后有人从文天祥衣袋里找到一篇赞文,清晰写道: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文天祥慷慨就义之时天有大风雷霆。而文天祥之妻欧阳氏听说文丞相已死,双眼遥望远天,声音铿锵,宛如大丈夫,豪壮地说:我之丈夫不负国家,我岂能负我之丈夫!遂拔刀自刎。鲜血染成的美,圣之若佛。

  春天来了,大地光明灿烂。

  我举头朝天,乱云飞渡,变幻无穷。忽然有诗从天而降,沉沉地坠入胸腹。我惊愕又是哪个灵魂来了,不想是柳城柳老老爷子灵魂,白须冉冉,递我一帧书法,竟然是谭嗣同的《狱中题壁》: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我很小的时候就读过这首诗,每每读起,让我荡气回肠,眼前总会浮现出侠义英雄谭嗣同那张坚毅而冷峻的面容。我扪心自问,谭嗣同为了变法,重铸华夏辉煌,用自己的头颅和热血唤醒芸芸众生,这又是什么样的性格之美!

  1865年,谭嗣同出生在北京宣武城南孏眠胡同邸第,父亲谭继洵时任湖北巡抚。谭嗣同是华夏近代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所著《仁学》是维新派第一部哲学著作,也是华夏近代思想史的重要著作。

  1895年春,京师会试完毕,举子正等待发榜,突然传来消息,清日签订《马关条约》,大清割让台湾,赔款白银两亿两。举人立刻群情激愤。4月22日,康有为撰《上今上皇帝书》,一万八千字。十八省举人响应,一千两百多人署名。5月2日,举人及市民数千人云集都察院要求代奏,是为公车上书。以后康有为等号召变法图强,宣传维新思想。1898年,清光绪皇帝启用康有为谭嗣同等人变法,史称戊戌变法,也称百日维新。

  然而,慈禧名义上还政光绪,实际上仍在操纵实权。不过几天,慈禧就赶走了光绪老师翁同龢,安置心腹荣禄做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帝党后党明争暗斗,慈禧甚至已有政变阴谋。变法岌岌可危。9月18日晚,谭嗣同约袁世凯密谈,希望袁世凯率兵入京,铲除顽固派。谁知袁世凯是个奸贼,表面认同,豪言满地,谭嗣同前脚刚走,袁世凯后脚就向荣禄告密。慈禧趁光绪到天津阅兵,发动政变,废黜光绪,扑灭新政。

  9月20日一清早,康有为去天津,侥幸逃脱。梁启超则钻进日本驻京师公使馆。9月21日慈禧临朝,软禁光绪。9月25日,清兵从浏阳会馆带走谭嗣同。三天之后,也就是9月28日,刽子手将无须审讯的谭嗣同押赴宣武门外菜市口直接砍头。临刑之前,谭嗣同从容而慷慨,突然呼喊一句“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划破寂静之万里长空。谭嗣同就义时年仅三十三岁。同时砍头的还有林旭、杨深秀、刘光第、杨锐、康广仁等,世人并称“戊戌六君子”。

  比较社会思潮,比较历史人物,我们可以看到,同样湖南人,同是书生学子,救国之路却极不相同。比谭嗣同稍早的曾国藩,以传统人臣攀爬人生顶峰,让人羡慕;而举变法引颈待戮的谭嗣同,则以其身殉道之悲壮,将华夏精神展露无遗。其死虽然悲惨,但充满了壮阔与美,终结与改造了传统的经世致用思想、精神与道路,开拓了新的民族爱国救国道路。人称谭嗣同千百年来华夏第一真男人。康有为赞美谭嗣同:挟高士之才,负万夫之勇,以天下为己任,以救中国为事,气猛志锐。而柳城柳老老爷子灵魂则说,我曾几次遇见谭嗣同,亲眼目睹菜市口之刑,血性男儿,乃华夏之伟丈夫!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谭嗣同本来有机会逃走,但是他拒绝了,还说: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日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谭嗣同要以一己之死唤醒众多蒙昧同胞。在狱中,他给妻子李闰写信绝别:死生契阔,亦复何言。惟念此身虽去,此情不渝,小我虽灭,大我常存。

  谭嗣同就义,夫人李闰取“忍死须臾待杜根”之意自号“臾生”,做悼亡诗:盱衡禹贡尽荆榛,国难家仇鬼哭新。饮恨长号哀贱妾,高歌短叹谱忠臣。已无壮志酬明主,剩有臾生泣后尘。惨淡深闺悲夜永,灯前愁煞未亡人!或许只有谭夫人才能理解谭嗣同的思想,而我们可能永远都无法解读谭嗣同的内心世界,然而《狱中题壁》这首诗,却在百余年来一直引发我们不断深思。至今,我们依然能够通过这首诗来感受殉道者的凛然正气以及从容不迫。为了信仰,为了追求,不惜生命,以身殉道,这种精神怎么能不感召后人呢?此时此刻,我不禁想起了湘人余德泉撰写的那副极其悲怆的对联:壮矣,维新欲杀贼而未回天,终成国恨;快哉!喋血屹昆仑以昭肝胆,长醒吾民。我以为这副对联之所以感人,就是因为它准确而深刻地化用了《狱中题壁》的诗意。

  许多溢美之词只是赞扬谭嗣同捐躯一刻的伟大与光荣,却很少提及华夏民族的血性之美是如何巩固英雄人物的胸怀。很多人或许并不知道,谭嗣同从少年时代起,就有剑胆琴心的雅号。在湖南浏阳城关镇西才常路的“谭烈士专祠”里,曾经有一幅谭嗣同摄于南京的照片,那年他32岁,外穿月白色长衫,内穿玄色武士装束,左手叉腰,右手持剑,宽额浓眉,双眸晶晶闪亮,饱含雄如泰山傲视鬼神之凛然正气。谭嗣同的一生相当短暂,剑与琴伴随他度过了多少苍黄岁月。“去留肝胆两昆仑”是谭公临刑之前抒发的绝唱,谓我生为变法而生,死为变法而死,或生或死都是忠肝义胆,就像昆仑山那样高耸,上是蓝天,下是白雪。谭公生如昆仑,死亦如昆仑。在谭公身上展现的是为己之信仰献身之美,为重塑华夏献身之美,这种大义凛然之美灼灼如火焰,灿灿如鲜花,仰望之犹如瞻仰巍巍之高山大岭。

  时下还有多少人记得辛亥同仁?时下还又有多少人记得井岗前辈?先人殒没,烈士无声。回首往事,烟消雾散。回首人事,无影无踪。时常数典忘祖,甚至喜谤前辈。我在写作之时,不仅常常听见柳黪灵魂有感而发的长篇大论,甚至还常常听得见刘樾灵魂隐隐约约似悲似怨的长歌:古今兴亡多少恨,秋风秋雨愁煞人。

  癸卯夏秋间,黄兴、程家柽、龚宝铨等人初建组织,以张声势,至甲辰秋召集江浙皖数省同志扩为革命党集团。蔡元培归上海,愿与合作,修订规章,定名光复会,受推为会长。是年冬光复会在沪成立。12月绍兴人徐锡麟偶过上海,见到蔡元培,立即入会。徐锡麟素有大志,定盟后隐然以匡复为己任,在绍兴创办大通学堂,龚宝铨、吕熊祥、蔡元康等佐之。光复会大本营遂由上海移绍兴,旗帜为之一新。及乙巳年七月各革命党发起组建同盟会。此时日本文部省颁布取缔留学生规则,留学界大愤,陈天华愤然投海以死反对,秋瑾怒而归国,到上海创办中国公学。

  鉴湖女侠秋瑾字璿卿,别字竞雄,浙江会稽人,聪颖好学,素有女才子之称。父亲寿南宦游闽湘诸省,秋瑾随焉。以父命许配湘人王延钧,生有子女一双。王延钧沉醉利禄,秋瑾笃信新学,渐渐与王延钧意见不合,约定分家各自为谋。秋瑾变卖家资东渡日本留学。

  秋瑾素有志于秘密会党革命运动,遂偕友人加盟光复会,欣然受封白纸扇之职。所谓白纸扇即民间所称军事。1905年秋瑾回国,在爱国女学堂谒见蔡元培,继而由沪归绍,在热诚小学堂会见徐锡麟。

  秋瑾再次莅临日本之时,湘人陈范因《苏报》案亡命横滨。陈范女撷芬曾在上海兴办《女苏报》,亦因党案随父旅日。某日,撷芬忽然宣布奉父之命嫁广东商人廖翼鹏为妾,留学生听说大哗。秋瑾立即召集女生开会,提出警告。撷芬说是为父命,不得不从。秋瑾说,逼女做妾,就是乱命,事关女生全体名誉,非取消不可。众人鼓掌拥护,撷芬羞愧难当,推掉婚事。秋瑾天性侠义,可见一斑。中国同盟会在东京成立,冯建华介绍秋瑾入党。

  1906年春,徐锡麟介绍秋瑾参加光复会。是年十月,萍乡醴陵革命军猝然大举,全国震惊。各省革命党议集上海,欲起兵为援。秋瑾欣欣然以浙事自任,乃还绍兴,暂居大通学堂。学堂为金华、处州、绍兴三府会党荟萃之所,秋瑾与各会党首约定,等待潇湘举兵之后,即出应援。旋即偕同王文庆赴诸暨、义乌、金华、兰溪等地部署相关事宜。

  12月19日,秋瑾来到金华,寓居光复会党人金阿狗家,随即拜访龙华会首蒋乐山,制订行动计划。秋瑾回归绍兴,听说刘道一、杨卓林、宁调元、孙毓筠、胡瑛诸同志先后失败,或者牺牲或者被捕,接应之举,为之顿挫,悲恨交集,决定单独举义起事,或许更有利于推动反清运动。

  大通学堂原为徐锡麟、陶成章、徐仲卿所创,成立于丙午年八月,为光复会秘密训练会党兵卒机关,成绩斐然。因为徐锡麟等另有计划,没有精力兼顾,又担忧委托别人不能胜任,就在翌年正月请秋瑾主持校务。秋瑾增添体育会,组建国民女军,培养女生军事,遭到绅学两界反对,不得已招收数十会党操练。同时,秋瑾骑马穿军装亦遭非议。不过,秋瑾积极联络地方官吏,在开学之日,知府贵福送来对联:竞争世界,雄冠全球。秋瑾因此越发畅所欲为。

  是时,徐锡麟的安庆大举布置已渐成熟,遂与秋瑾相约五月起事。秋瑾在四月初复编洪门八军,议定金华起事,处州呼应,一俟清兵出杭州,即以绍兴党军渡江,乘虚进攻省城。若杭城不拔,则回师绍兴。

  5月初,绍兴裘文高集众在台州树起革命军旗帜。21日,义乌党人因举事泄露而遭被捕;23日又发金华党案。事情急迫,秋瑾派遣陈伯平赴安庆通报徐锡麟。徐锡麟知道举义已不能拖延,便在26日安徽巡抚恩铭莅临警察学堂阅操之时实施刺杀。因为筹划不周,徐锡麟与陈伯平、马宗汉先后被捕,安庆义师遂全局崩溃。清廷借此大行党狱,株连甚众。

  徐锡麟举义失败,秋瑾在六月初一日阅览上海报纸时方才知道,因而寝食难安,异常懊恼。先前计划诸军事既已作废,金华党军皆遭破坏,处州尚无发动讯息,嵊县又别成一旅,学校师生相议即日举事,先杀贵福,占领绍兴城,然后再图其余,犹胜束手待毙。然而,秋瑾力主等待嵊县兵卒到来之后再举事,便分遣体育学生二十余人前往杭城分头埋伏,作为内应。

  藩离尽撤,势微人孤。绍兴士绅胡道南一向藐视秋瑾,听说秋瑾平时结交会党,遂向贵福告密。其实贵福早有耳闻,即微服夜奔,到省城请兵。巡抚张曾敭迅即派遣巡防营统领李一智率第一标渡江,奔赴绍兴围捕。出发之前,李一智害怕兵卒通党,尽搜身物,造成兵营骚扰。秋瑾在六月初三日获知消息,即刻命令学生收好枪械。六月初四上午,王金发来到绍兴,与秋瑾商量六月十日举事之约。午饭之后,王金发从容而回。没过多久又有党人归报,说清兵已经来了。秋瑾让人再探,报告说清兵开往东浦。学生奉劝秋瑾出逃,被秋瑾回绝。数十名学生便自行离散。清兵旋即贴近大通学堂,却莫敢冒然行事。又有学生劝说秋瑾,从后门乘舟渡河逃避。秋瑾沉着自若,安排学生以及办事人员先行规避,而后安然端坐太师椅上静候。清兵闯进学堂前门,当场便被学生击伤击毙数人。学生亦有两人先后牺牲。然而,秋瑾并不强力反抗,一俟束手就擒。自从前几日传闻徐锡麟牺牲噩耗,秋瑾悲从天降,便已做出蓄义而绝不独生之决定。

  贵福遣派山阴县令李宗岳审讯,秋瑾漠然一言不发。贵福与秋瑾平日素有往来,极怕遭受秋瑾呈堂证供牵连,不敢让秋瑾生存片刻。翌日清晨四时便派兵勇刽子手将秋瑾押赴轩亭口。秋瑾满脸冷峻,从容不迫。此时天青色淡,朝霞未现,秋瑾仰天长叹:秋风秋雨愁煞人。虽事未竟,似有无限之遗憾,依然从容就义。

  秋瑾被害,暴尸街头,无人胆敢前去收尸,只有女友徐寄尘、吴芝瑛等无所畏惧,收其遗骸,葬之西湖。满人御史常徽,曾上书请求平夷其冢。清吏害怕激起民变,私下让人以秋瑾兄长桐之名迁柩还绍兴。己酉冬,秋瑾之子自湖南而来,迁秋瑾灵柩归之潇湘,与王延钧合葬。

  以后,冯建华撰著《革命遗史》,评价秋瑾时这样说,纵观生平,行事之勇敢,任事之忠纯,处事之公正,虑事之周密,临时之沈毅;不独在清季浙江党人中无出其右,即以全国党人而论,亦属凤毛麟角。

  绍兴革命党人徐锡麟素有大志,且勇敢沈毅,为光复会同志所钦仰。留日十七省革命志士,在东京发起中国同盟会,浙江人入会者数人,唯独徐锡麟志大心雄,不想依附他人革命。

  所谓革命,清光绪二十一年广州失败之前,党人均称举义为造反或曰起义光复。广州失败,孙中山、陈少白、郑弼臣东渡日本,神户报纸新闻称革命党首领孙逸仙抵日。孙中山见之,说革命一词出自易经汤武,顺乎天而应乎人。日本人称吾党为革命党,意义甚佳,吾党以后即称革命党可也。日本人初译英文revolution为革命,但揆度诸易所谓汤武革命,则专指政治变革,或曰革其王命,又曰王者易姓曰革命。既然译名已定,政治或社会之大变革便通称革命。

  徐锡麟所居乡里曰东浦,与乡人倡办小学校,名曰热诚。然徐锡麟从不过问语文算数等普通学科,唯独重视操练军事,甚至常常偕同挚友陈志军亲自督率训练,还从南京水师聘请一名军乐家来校教授军乐,一直闹得乡绅无不议论纷纷。乙巳三月,蔡元培从弟蔡元康自上海至绍兴,告之同志以劫钱庄资助军需,光复会同志均以为然。徐锡麟听之便把它当作了一件要事,便向光复会同志许仲卿借银五千元,准备到上海购买各种枪支两百几十杆,子弹二十余万发。随即徐锡麟向知府熊起蟠申请了公文,声称购枪纯为学校体操所用,还明目张胆雇佣十余名挑夫,路过杭州时却未见巡警过问。枪支运到绍兴,寄存州府学校。徐锡麟还想在开学之日举行起义,尽杀绍兴大小官吏。陶成章则认为绍兴并非要冲之地或惊动南京不妥。经陶成章力劝,徐锡麟打消了起义念头。

  大通学堂成立,陶成章见绍兴同志当中有几位资本家,就提议捐官学习陆军,谋握军权,攻袭重镇,捣穴覆巢。徐锡麟颇以为然,遂动员许仲卿出资,而后前往湖南谒见巡抚俞廉三。俞廉三与徐锡麟颇有亲戚关系,俞廉三便函荐浙抚满将军寿山。寿山又将徐锡麟介绍给岳父庆亲王奕劻。其时,俞廉三又将徐锡麟介绍给张之洞,张之洞则将徐锡麟介绍给袁世凯。而袁世凯却有所怀疑,因而不见。恩铭先前在山西任知府,颇受俞廉三青睐,又系奕劻之婿,与寿山连襟,因而改任安徽巡抚。徐锡麟乃往安徽,凭俞廉三的引荐获得武备学校副总办之差,此时已是丙午之冬。

  徐锡麟莅职,权势日重。张通典任芜湖中学监督,安徽光复会同志皆以芜湖中学为活动场所,徐锡麟具办诸事,异常顺利。张伯寅世居安庆,与徐锡麟结为莫逆之交。其他兵备处提调胡维栋、马营排长常恒芳等人皆与徐锡麟有所交往,只是徐锡麟平日做事慎重,机不外露。武备学校师生员工常常聆听徐锡麟纵谈时事,无不感同身受义气奋发。

  徐锡麟办事与秋瑾截然不同。秋瑾性情趋向豪迈,不畏人言,故而办事进速极快,革命风声大露。而徐锡麟向来条理细密,措施审慎,关系尚浅即不与之商量机密。即使光复会旧友,除秋瑾等数人之外亦少有联络。一俟改任巡警处办事及巡警学堂堂长,方见实行。

  举事约定5月28日警察学堂毕业仪式上揭竿。然五月之初,绍兴党人裘文高便率先集众台州树起革命军旗帜。5月21日,义乌光复党人又因举事泄露而遭逮捕。5月23日,金华党案再发。形势极为紧张,秋瑾迅速派遣陈伯平赴安庆通知徐锡麟。谁知安徽巡抚恩铭忽然下令将警察学堂毕业仪式改在5月26日举行,徐锡麟担忧举事泄露,便与陈伯平、马宗汉仓促发难,在行礼之时将恩铭击毙讲堂,继而率领学生抢占军械所,最终因弹尽援绝而被官府兵勇捉捕。

  浙皖两案事发,让清廷极为震惊恐惧,酌定各州县衙门大兴党狱,革命党人惨遭杀害者数不胜数。其中虽以徐锡麟、陈伯平、马宗汉、秋瑾、王汝槐、刘耀勋、徐顺达、张篆飞、邵荣、大开聂、李唐倪、金高达、高逵、吕观兴、王汝槐、裘小高、张岳云、余孟亭、夏竹林、张蓬莱等百余革命志士最为著称,然英勇奋战而牺牲之无名者则几近千人,受之牵连而遭之劫难者更不计其数。徐锡麟牺牲,年仅三十五岁。无数革命党人慷慨悲歌,为华夏重新崛起抛头颅洒热血,为何不为今日之世俗悲之醒之奋之耶?

  徐锡麟者,庚子之年便在乡里谋办团练。绍兴知府熊起蟠因敬重徐锡麟之学问,聘为副监督。辛丑之后,中国教育会成立,师生皆议时政,放言无忌。昔日徐锡麟去日本考察大阪博览会,顺道旅游东京,与陶成章、龚宝铨相遇,交流甚为惬意。博览会之后,徐锡麟前往浪花馆拜会陶成章,陶成章则引荐松江钮永建等与徐锡麟共同探讨国家大事。徐锡麟闻言大喜,颠覆清政府之念由此愈发坚定。徐锡麟曾经购买一支短铳随身携带。此时俄国人侵犯辽东,徐锡麟闻之恸哭,即画俄国人为枪靶,一天射击数十次,因而枪法至精,弹无虚发。可见徐锡麟报国之志,绝非一朝一夕也。

  5月26日晨八时,恩铭即己到校。为时尚早,徐锡麟便请恩铭考察内场。恩铭进入礼堂,徐锡麟穿着戎装站在阶级上面,陈伯平、马宗汉立定堂侧,官生列队鞠躬。恩铭答毕,徐锡麟向前迈一步,行举手礼,然后呈上学生名册,说:今日有革命党起事。恩铭愕然。陈伯平立刻甩出一颗炸弹,不爆。徐锡麟俯身从靴筒里拔出两支手枪端射。因为近视,不知是否击毙,遂向恩铭乱射。恩铭身中数枪,一枪击中唇,两枪击穿左手掌心,三枪击中腰际,其余击中左右腿,但都未能致命。弹尽,徐锡麟急归内室装弹,随从便背负恩铭向外逃蹿。陈伯平在恩铭背后追放一枪,由尾闾上穿心际。徐锡麟下令关门,门卫竟然不听,徐锡麟怒而杀之。顾松已经溜至门外,又被马宗汉擒拿捉回。顾松惊恐万状,连连叩首乞命,徐锡麟怒斥顾颂为奸细,连劈数刀不死,马宗汉拔枪击毙。

  恩铭狼狈蹿回抚署,尚能呼喊务必拿获徐锡麟。道员巢凤仪伤腿,首府龚镇湘伤背,其余全部溃逃。恩铭使人请教会同仁医院英人医生戴璜前来摘取子弹。戴璜回答非剖腹不能取之。此时恩铭已不能言,惟有以手指腹。戴璜一剖再剖,不见弹之所在。再看恩铭,已经一命呜呼。

  事变起时,人皆恐慌。徐锡麟手握双抢,对准恩铭从容施放,嘴里犹称大师放心,因此礼堂以外皆不知枪声所起,更不知徐锡麟所作所为,只作鸟兽散。之后徐锡麟领前,马宗汉居中,陈伯平殿后,率学生三十余人退守军械所。徐锡麟命令学生搬取所存枪炮,莫能为用。此时藩臬各司俱来捉捕徐锡麟,悬赏从三千金增至七千金。战至凌晨四点,陈伯平死,马宗汉提议不如焚烧军械所与清兵同归于烬。徐锡麟思忖,我辈反清,意在复兴华夏,如若焚火,全城俱毁,是为不辨正邪,遂不允许。

  清兵将徐锡麟押解督练所,既由抚幕张次山、藩司冯煦、臬司连裕同堂审讯。冯煦问:中丞为汝之恩师,汝何无心肝乃尔。徐锡麟回答:彼待我诚厚,然私惠也,我之刺彼,乃天下之公愤也。连裕问:尔知罪否,明日当剖尔心肝矣。徐锡麟仰天大笑,回答:我志既尝,即碎我身为千万片,亦在所不惜,区区心肝,何屑顾及。冯煦问:平日常谒抚台,为何不击于私室?徐锡麟回答:署中私室,学堂公地,大丈夫做事须令众目昭彰。冯又问同党,徐坚而不答。又问可否自书供词?徐锡麟毫不犹疑,回答:可。说罢徐锡麟接过笔墨,沉思片刻即挥毫成文:

  满人虏我汉族将近三百年,观其表面立宪,不过牢笼天下人心……以为一立宪即不能革命。殊不知中国人程度不够立宪……我只拿定革命宗旨,一旦乘时而起,自然汉人强盛……我自知即死,将我宗旨大要亲书数语,使天下后世知我,不胜荣幸之至。

  各司道聚议,援张汶祥刺马新贻例剖心致祭。当晚由宋芳宾、老文绮监斩东门辕下。斩首之后即剖胸挖心置于碟盘,供奉恩铭尸前。卫队某某并取徐锡麟之肝烹而食之,谓之极美。三司幕友闻听剖胸,即先将徐锡麟阴囊击碎,因而割头剖胸之时,徐锡麟早已宾天久已矣。徐锡麟尸首由四块板材封钉,放置露天之地,大雨倾盆,昼夜不止。

  书写至此,忽听头顶一声慨叹,我知道柳黪灵魂又要发表议论了,胸口不停地收缩收紧,让人窒息。我屏住呼吸,仔细聆听,谁知却只有短短一句话:呜呼,我无言也!我纳闷,柳黪灵魂向来思之深远,该长则长,该短则短,为何今日应该长篇大论却又没有了长篇大论?血液汹涌澎湃,让我忽然有了新的揣测。今人重思潮而轻血脉,犹叩之洪钟,倘若只叩吊链,无论使多大力气,即使洪钟响了也响不到哪儿去。倘若叩之中环,即便轻叩,亦能大鸣大嗡。如今华夏之事,亦如叩之洪钟,即便天语嘤嘤也毫无作用,倘若沟通血脉,或许可以收获完全。因为只有叩之心扉,方可震憾人灵。

「 支持乌有之乡!」

太阳成集团-44118太阳成城集团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太阳成集团的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乌有之乡网刊微信

相关文章

老金大散文|京华三部曲续鉴《攀上高山的灵魂》第五卷第五章 两极之极

老金大散文|京华三部曲续鉴《攀上高山的灵魂》第五卷第四章 天地之间

老金大散文|京华三部曲续鉴《攀上高山的灵魂》第五卷第三章 物欲横流,骑虎渡海

最新推荐

习近平同坦桑尼亚总统哈桑举行会谈

《毛岸英》第12集

《香山叶正红》 第17集

两日热点

混合所有制不能一路向右

如何正确理解人民公社制度

《中越联合声明》宣告美国在越南的两手策略全部破产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