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文化活动小型多样寓教于乐——《大寨崛起的奠基人》连载32-乌有之乡-太阳成集团
第六篇 “文化县”的凯歌
三、文化活动小型多样寓教于乐
昔阳县的生产水平提高以后,人们对文化生活的要求也随之提高。以剧团为主的文艺活动已不能满足广大群众的要求。当时由于生产紧张,排演大型戏剧容易影响生产,幻灯、音乐演奏、快板、秧歌、活报等小型多样的文艺活动就开展了起来。如白羊峪就是既搞小剧,又搞幻灯、拉洋片等文艺活动,深受群众欢迎。张怀英在下乡检查文化工作的时候,责成书记处结合各地小型多样文娱活动的经验,认为大型、小型互相结合的文化活动用时少,易排,易演,活动灵巧,又能有机地与中心工作配合,为中心工作服务,应该加以推广。他也走了几个地方,发现那里为了搞剧团,动用精力修戏台、买戏箱,就批评当地的领导说,这是脱离实际的文化活动。
寓教于乐小型多样的文化活动开展以后,文化的组织形式别出心裁,必须有个统一的领导才能正常地进行活动。开始,下思乐村试办农村俱乐部,在俱乐部内部设有政治宣传股:下设黑板组,广播组;文化娱乐股:下设戏剧组,幻灯组,秧歌组;技术指导股:下设农业技术研究组,副业技术研究组。由党支部宣传委员任俱乐部主任,另设副主任一人,各股和各组均设正副股长和正副组长负责领导。这样就把各项文化教育工作由俱乐部统一领导起来了。
随着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在全县的大发展,在群众物质生活改善的前提下,张怀英代表县委在三级干部会议上提出了在农业社建立俱乐部的要求。县里组织文化干部到下思乐深入总结探索俱乐部工作经验并加以推广。首先通过宣传贯彻俱乐部的工作方针,使广大干部明确了俱乐部是党的政治思想工作的主要阵地,充实了俱乐部的骨干和领导力量。同时又确定了工作制度,将会议学习,俱乐部活动时间作了统一安排。经过总结调整,下思乐俱乐部以黑板报、广播台、评比栏、图书室、剧团、创作组等核心组织压阵角,然后用秧歌串演、漫画、展览、快板、花鼓、舞蹈、二人台、小花戏、独唱、合唱、幻灯、音乐、美术、剪纸等十几种形式进行活动。尤其注意培植创作组,以生产大队为主分别组织各专业小组,就地取材进行创作。在这些创作中,都能体现党的方针政策,结合生产为政治服务。下思乐俱乐部取得经验后,又在安阳沟和白羊峪两社进行试办。半年时间,全县共有俱乐部12个。
合作化运动开展后,张怀英发现俱乐部的工作已落后于合作化运动的需求了,于是就找来了宣传文化部门的领导,共同寻找俱乐部不能配合合作化运动的原因,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谈了半天,基本认为原因就在于思想保守,借口基础不好,条件不行不去克服困难。于是全县统一部署,各个公社都订立了发展俱乐部的规划,县里组织干部到重点俱乐部参观访问,交流经验,具体指导,使俱乐部的制度完善起来。1955年底,全县俱乐部发展到81个,到1956年春,发展到350多个,差不多村村都有了俱乐部。
全县普遍建起俱乐部后,为了便于辅导,文化馆将全县划分为五个辅导区,每个辅导区有一个重点辅导乡,重点辅导乡又有重点辅导村。第一辅导区包括城关等几个乡,以下思乐为重点;第二辅导区包括大寨等12个乡,以大寨为重点;第三辅导区包括白羊峪等15个乡,以白羊峪为重点;第四辅导区包括克栳会等20个乡,以里安阳沟为重点;第五辅导区包括沾尚,西寨等8个乡,以土岔为重点。另外,在全县各地还设有五个流动展览站,八个流动图书站,十个流动幻灯站来开展活动。后来辅导基地又作了调整,在城关,里安阳沟,东冶头,赵壁,沾尚建立了五个中心俱乐部。中心俱乐部除活跃本村的文化工作外,还要对附近村庄的俱乐部做一些力所能及的辅导工作。1958年初,为了发挥乡的领导作用,又以乡建立了中心俱乐部,中心俱乐部发展到46个。这样就在全县范围内建成了俱乐部辅导网,使俱乐部的活动质量不断提高。除了通过辅导网依靠下层力量进行辅导外,文化馆每年都要举办一至两次短期文艺训炼班,抽各俱乐部在美术、音乐、戏剧、舞蹈等方面有一定特长的人进行训炼,给他们传授一定的业务知识,这样就为各村俱乐部培养了一批骨干分子。
经过多渠道培养,戏剧、舞蹈等表演艺术水平也有了很大提高。全县各地广泛地发掘,整理民间传统艺术并加以提炼,形成了一种具有昔阳地方特色的舞蹈,其它艺术形式也不断涌现,参加的人员也表现各异。比如里安阳沟村史正堂家里,祖、父、孙、重孙四世同堂演奏乐曲;沾尚乡中大寒党支部宣传委员郭扣维和他的女儿,在他的大儿子伴奏下演唱文艺节目;下思乐还组织了老年歌咏队。此外有“夫妻对唱”“五世同台”等等。后来各俱乐部的美术人员又在省艺术学校来昔阳实地学习的120多名学员帮助下,美化了各个村庄,昔阳县到处是歌的海洋,诗的海洋。
丰富多采的文化活动,在广大干部和群众中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影响。1957年冬在全县范围内开展的整风运动,280个展览馆都以两条道路和解放前后两种生活对比为中心进行展览,吸引了14万群众参观,有力地配合了整风运动的顺利开展。留庄村反革命分子李文破坏整风说:“辛辛苦苦受一年,落下一个肚儿圆。”贫农李怪小听了后,把自已的亲身经历编了个快板,驳斥了李文的反革命言论。青年中普遍有四不懂:一不懂饿;二不懂冻;三不懂苦;四不懂流血。经过展览用实物展出了过去挨饿受冻的事实,使他们受到了教育。为了弄清劳动和生活的关系,他们编了“要想穷,睡到日头红;要想富,劳动加干劲,”到处说唱,鼓励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民们对他们的评价是:早上出模范,便进表扬栏;上午出模范,下午上黑板;下午出模范,黑夜幻灯演。
在普及俱乐部的过程中,展览馆的作用不可低估。1957年全民大整风时,张怀英和县委也发现了有些青年人不了解旧社会的生活情况,就发动各村举办了以两条道路和两种生活对比为内容的大展览。下思乐展览馆内陈列了一个地主正在痛打一个贫农的塑像,一个青年看后很受感动,就问说明员:“这个贫农是谁?”说明员说:“你回去问问你妈就知道了。”回去一问,他妈痛哭流涕地告诉他说:“那就是你爹。”并嘱附他:“千万不要忘记共产党领导咱们翻身的恩情。”从此,这个青年劳动学习更加积极了。到1958年,展览馆发展到340个,到1960年初,发展到380个。全县各公社、生产队均有两种展览形式,即历史展览和现实展览。历史展览包括自然部分、历史部分和社会主义部分;自然部分主要介绍本社、本队的山脉河流,地下宝藏,土壤气候,植物出产等,历史部分是本社、本队的起源,较重大的历史事件,解放前后的阶级斗争情况和经济生活情况;社会主义部分主要介绍建国以来的成就和远景规划。现实展览馆主要是配合当前中心工作和政治运动而举办的。在1959年冬季整风时,西大街举办了“三朝对比”展览馆,批判了一些人忘本,不愿意艰苦奋斗走集体化道路的思想,从而巩固了集体经济。这些展览,通过实物、照片、图表、数字、漫画、雕塑的形式,真实、系统、直观的展示事物的原貌,满足了群众文化生活,使广大人民群众受到深刻的教育。
群众文化活动的不断发展,使阅读图书也更加活跃起来。下思乐图书馆为了适应农民生产变化情况,提出了“死馆变活馆,图书跟生产,队设图书包,组设图书员”的口号。农民们编了一首图书自述:“闲时我等你,忙时我跟你,去街头,串地头,回家伴你在炕头。”生动地赞扬了图书馆工作。巴州图书馆的带书员根据不同对象借给不同书籍。其办法是:文化高的给深书、厚书;文化低的给浅书、薄书;识字少的或不识字的给画册、图片;见了小学生就借给儿童读物;有孩妇女就借给妇女卫生常识,如果是孕妇就借给妊娠卫生常识。这样,就使人们感到了读书的好处,都争先恐后地阅读起书来。为了解决书籍缺少的问题,县图书馆每月给各村轮换两次图书,各村图书馆还组织群众将私有图书自由交换阅读。
为了贯彻“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方针,全县人民发掘了不少民间传统艺术,并有新的创造和发展。民间舞蹈的不断创新,把流行的各种普通舞蹈改变成一种迎春赛会时的广场舞蹈。反映宋朝梁山好汉“却夺生辰纲”上梁山的迓鼓也变的优美,动作灵活多样。路家峪的传统小剧“拉话”在内容上也有所创新。民间的剪纸艺术、幻灯艺术和民间提灯会也都别出心裁,花样各异,充分体现了全县的文化艺术水平。
「 支持乌有之乡!」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太阳成集团的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乌有之乡网刊微信